我省将从今年9月起,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学分制管理。这是我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据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以分层、分类施训思想为指导,以保证教师选择权为核心,以开放教师获得培训学分路径和提出培训学分结构指导性要求为引导,建立更加符合规律、更具科学性和人性化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办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可通过自主选课、指令性培训、校本研修、其他形式转换等4种途径获得。其中,自主选课为教师通过“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培训管理平台”)自主选择的培训;指令性培训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教师必须参加的特定项目培训;校本研修为中小学校按照要求和自身教师队伍发展需要,组织实施的培训活动;其他形式转换为教师学历提升、参加教科研活动、承担教师培养培训和支教工作等,以及教师事先报学校同意自主选择参加未经条件审核的优质特色专业培训机构的培训。
《办法》还明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累计取得的培训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每年取得的培训学分不得少于24学分。对新录用的教师,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分的新任教师培训,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80学分;新任校(园)长须参加不少于300学分的任职资格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90学分。
与以往相比,此次学分制管理新规更加注重分层分类、科学引导。一方面,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等不同教育类别的教师,将分类开展培训,并从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着手,将教师专业发展知识体系中的相应内容分为职业道德与法规等7个领域,便于更具针对性地引导。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培训内容和知识领域分为初、中、高3个层次,在领域方面则细分为必修内容、限定选修内容和任意选修内容3个类别。
在学分计算办法上,我省一改过去仅为学习时间等简单的数量记录,调整为学习质量和数量综合计量的学分记录,同步考虑培训时间、课程难易、考核成绩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不同赋值。同时,教师在经所在学校同意后,自主参加未经条件审核的优质特色专业培训机构培训所获得的学分,也能根据新的学分计算办法折算成有效学分,此举将大大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为确保学分制管理的质量,《办法》还分别对培训考核与质量控制、学分登记与确定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要求对各类培训课程(项目)和活动,都要建立细化的考核标准和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将参与度、培训纪律、作业完成、实际取得的培训成效等情况纳入考核标准,真实反映受训教师的学习态度、能力达标状况和实际提升效果。
“十二五”期间,我省教师培训制度改革致力于突破传统培训组织与体系构建方式,教师培训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并率先于全国成立省级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教师培训专项质量抽查和评估。同时,我省全面开放教师培训体系竞争,吸引了一大批国家级培训机构等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参与我省教师培训工作,允许教师自主选择培训,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性。目前,我省已全面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服务全省52万中小学教师全员、全程、全面发展,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有机整合,开放、优质的多层次教师培训体系,全省中小学教师对教师培训质量无记名测评中5年平均满意率超过97.6%。
新闻链接:
盘点“十二五”浙江中小学教师培训福利
“自主、多样化的培训丰盈了我的梦想,使我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素养,更令我的‘童真语文’梦想一点点放飞,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四(2)班语文教师季科平说,自己的一路成长很大程度得益于省里组织的各类培训,“在每个发展阶段,我都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突破瓶颈,实现跨越。”
和季科平有同感的教师在我省还有许多。“十二五”期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省教育厅点燃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改革的第一把火,一套充分体现教师自主选择性和培训机构开放竞争性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在我省全面试点实施。我省52万中小学教师乐享自主“点菜”培训,年人均参训79.8学时,实现了全员、全程、全面发展。
培训可自选
“这样的学习方式十分高效,不但可以自主选择和学习所需的知识,还有机会接受名师的高质量培训。”2011年,我省全面建立并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当时任教于平阳县水头镇鹤溪蔡洋小学的教师梁亦选在参加培训后如是说。
如今,点点鼠标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已成为我省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常态。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曾表示:“把选择权交给老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培训,请教师来选择。”省教育厅师范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变教师“被动”接受培训为“主动”选择培训,变“补偿性”“运动性”模式为“常态化”“系统化”的教师培训制度。
去年10月,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沈兆钧带着对课改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选择了省中职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赴新加坡培训班。培训期间,新加坡工艺学院“PEPP”教学模式启发了他对课改的探索,为他回国后进一步开展课改教学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目前,我省已全面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多层次教师培训体系。参加培训的不少教师表示,从“被动”接受培训到“主动”选择培训,不仅管理模式更为持久、常态,“我的培训,我做主”的宗旨也大大提高了一线教师的动力。
机构竞相争
据省教育厅统计,5年来,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教育学会等在内的172家省内外优质培训机构通过我省的资质认定,面向我省中小学教师开设了4.95万余个培训项目,平均年发布项目1.2万余个。“这意味着过去培训机构多由教育主管独家垄断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这种变‘相马’为‘赛马’的改革,充分尊重了教师的需求。”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姜根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教师是教师培训成效的核心,因此他负责的培训项目特别注重考虑教师的需求,在设计内容时重在让教师从体验中保持职业热情,以此促进他们不断成长。
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我省迅速集聚了一大批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并在全省范围共享。“2011年刚发布公开遴选消息时,我们统计过,仅宁波教育学院当年就提供了45个培训项目,加上其他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项目,总数较往年成倍增加。”宁波市师训中心有关负责人说,社会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等参与竞争后,各方设计的培训项目经审核后都会放在网上供教师选择,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特别是那些少有教师选择的培训项目就会被自然淘汰,“因此现在的培训内容大都切口小,更加关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实践性和针对性更强,能够吸引教师主动前来培训。”
经费有保障
在杭州市上城区,部分一线学校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破天荒地成了教师培训机构。为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杭州崇文实验学校还把校外的名师也拉进来,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师训队伍。为进一步增强培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上城区还按每人500元的标准,以终身教育券的形式发放给一线教师,教育券可直接用于支付培训经费。
“十二五”期间,我省规范管理,建立了经费保证机制,一改过去争取到经费就多培训、没有经费就少培训的临时安排做法,由省政府发文,规定各地必须按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3%、各中小学校必须按公用事业经费的10%来保障教师培训。同时,我省还将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和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到教育督导督查、年度教育经费审计等内容,从而确保经费保障到位并规范使用。
据统计,2011~2014年省级财政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大大增加,每年拨专款1.2亿元用于教师培训,切实保障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质量有监控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和效益,2014年2月,我省率先于全国成立了“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并制定了《教师培训质量管理规程》。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92个县区(开发区)、25所高校都成立了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中心,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教师培训专项质量抽查和评估,每年发布教师培训质量年度报告。
记者看到,每一年的教师培训质量年度报告中都详细记载了当年度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报道、培训质量抽查分析报告、网络机构项目抽查分析报告、培训事业发展情况统计等内容,助力了全省教师教育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此外,我省还根据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的要求,开发了全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从培训机构资质申报认定、项目申报到教师选课、校长审核、培训机构复核再到教师学时学分成绩记录、统计、后续使用等,均采取网络化平台管理方式进行。许多教师都说,通过这一平台,不仅能选择培训内容、形式和时间,还可以据培训机构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进修计划,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
省教育厅师范处有关负责人说,“十二五”以来,全省中小学教师对教师培训质量无记名测评,5年来年平均满意率超过97.6%。(浙江教育报记者 陈蓓燕)
上一篇: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