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 更换 ]
热门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宁波昆明苏州郑州长春合肥南昌哈尔滨常州烟台南宁温州石家庄太原珠海南通扬州贵阳东莞徐州大庆佛山威海洛阳淮安呼和浩特镇江潍坊桂林中山临沂咸阳包头嘉兴惠州泉州三亚赣州九江金华泰安榆林许昌新乡舟山慈溪南阳聊城海口东营淄博漳州保定沧州丹东宜兴绍兴唐山湖州揭阳江阴营口衡阳郴州鄂尔多斯泰州义乌汕头宜昌大同鞍山湘潭盐城马鞍山襄樊长治日照常熟安庆吉林乌鲁木齐兰州秦皇岛肇庆西宁介休滨州台州廊坊邢台株洲德阳绵阳双流平顶山龙岩银川芜湖晋江连云港张家港锦州岳阳长沙县济宁邯郸江门齐齐哈尔昆山柳州绍兴县运城齐河衢州太仓张家口湛江眉山常德盘锦枣庄资阳宜宾赤峰余姚清远蚌埠宁德德州宝鸡牡丹江阜阳莆田诸暨黄石吉安延安拉萨海宁通辽黄山长乐安阳增城桐乡上虞辽阳遵义韶关泸州南平滁州温岭南充景德镇抚顺乌海荆门阳江曲靖邵阳宿迁荆州焦作丹阳丽水延吉茂名梅州渭南葫芦岛娄底滕州上饶富阳内江三明淮南孝感溧阳乐山临汾攀枝花阳泉长葛汉中四平六盘水安顺新余晋城自贡三门峡本溪防城港铁岭随州广安广元天水遂宁萍乡西双版纳绥化鹤壁湘西松原阜新酒泉张家界黔西南保山昭通河池来宾玉溪梧州鹰潭钦州云浮佳木斯克拉玛依呼伦贝尔贺州通化朝阳百色毕节贵港丽江安康德宏朔州伊犁文山楚雄嘉峪关凉山雅安西藏四川广东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台湾内蒙古广西宁夏香港澳门
培训资讯网 - 为兴趣爱好者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资讯知识

浙江省绍兴市塔山小学:“越文化”有机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 绍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如何在语文课程中结合地域文化,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基础性作用?笔者带领的浙江省绍兴市塔山小学语文团队经过20年的深耕细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越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路。

“越文化”融入教学,让乡土文化浸润语文课堂

地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文化资产和育人资源。醇厚的“越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水文化、名士文化、桥文化等。丰富的“越地名士精神”“越地名胜古迹”“越地民风民俗”“越地特产风物”等不仅是文化资源,更是教育资源。

统编教材中的诸多课文,都与绍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教材中古诗《咏柳》《回乡偶书》的作者贺知章,《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陆游都是绍兴人;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走近鲁迅”中,《少年闰土》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鲁迅家的“新台门(鲁迅故居)”,《好的故事》写的是绍兴山阴道上的风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则是周晔(周建人的女儿)写的回忆录。

丰富的名人名家、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越文化”资源开发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在调研的基础上,团队率先结合“越文化”编写了校本读物《国学启蒙读本》(1—6册),重点编入本地广为流传的古语、古联、古谜,本土名人所创作的诗词与文学作品等,并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与延伸引入语文教学。2006年,“基于‘越文化’的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课题正式启动,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实践,根据教材体系和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有机融入“越文化”校本读物内容和丰富的“越文化”活动。这是一个由传统的课文学习转向“大单元”统整的主题性学习的过程。学校的做法是,根据语文课程单元人文主题和课文主旨,随文融入“越地名士精神”“越地名胜古迹”“越地民风民俗”“越地特产风物”等资源,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

从教材中生发出去,又与绍兴乡土文化紧密结合,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拓展性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几乎每周都有“越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生动课例产生。例如刚学完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五(12)班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徐渭艺术馆开展研学活动,全班44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分别从汉字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楷书,汉字游戏——从字谜、谐音字到形声字,汉字欣赏——从楷书、行书到草书,姓氏研究——徐,名人研究——徐渭,职业研究——绍兴师爷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式学习,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记下收获,写成各具特色的研究报告。

结合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教师组织学生到鲁迅纪念馆查阅文献资料,在文献中了解鲁迅的一生,感受先生的精神品质与人格魅力;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赵州桥》,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水利风景区——运河园,实地踏看古桥遗存、缘木古渡等景点,了解家乡桥文化,见识古运河风情;结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中国美食》,教师引导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品尝“十碗头”,记住绍兴的味道……

“越文化”的融入,让语文教育得以厚植乡土文化,让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得以彰显。“越文化”赋予绍兴语文教育区域个性和乡土血脉。

实施文化全景式教育,推动学科育人方式变革

为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研究团队提出变革语文育人方式的理念,在继续实践“随教材课文融入”“随教材单元融入”的基础上,实行“随‘越文化’项目融入”,提炼了“文献查阅式学习”“单元人文内涵拓展”“单元要素实践延展”“文化认同学习”“跨学科学习”等学习方式。同时还设计了基于“越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学习手册和等级评价手册,开展丰富的走读、体验学习活动,带动语文教学实践,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母语教学中开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在于可以就地取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现实而又方便的空间,而身体力行的实践(参观、访问、调查)又最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品尝到语文无处不在的快乐。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不单单是纯课程知识的教学,而应当向历史——文化全景式的育人目标回归。要将语文教育置于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及由此产生的时代精神的宏观视野之中,重新认识它的课程性质、知识体系和教学策略。

于是,一个以统编教材为核心,以校本《国学》的阅读和实践活动为纽带,将语文教材、国学经典和古越文化小课题研究充分融合,把语文教材和乡土教育、地域文化资源充分结合的课程系统形成了。这个课程系统以“越文化”融入为载体,搭建了以生活为境脉的学习情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材为本、知识学习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方式,将语文教育与文化融合,活化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地域文化及时代精神的视野中变革育人方式,在激活语文课程文化性的同时发挥其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作用。

“醇美语文”样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持续20年的深耕细作,学校尝试建构了“醇美语文”的母语校本拓展性课程。所谓“醇美语文”,就是将语文课程改革“美”的方向与绍兴地域文化“醇”的本质相结合而提出的教学主张,它具有浓郁的绍兴地域个性。

“醇美语文”教学样态,是基于越地文化的醇厚、越地名士品格的醇正、越地风土人情的醇香,建构越地语文实践的醇味,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的同时感悟文化蕴含的精神之美,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这种“醇”所显示的情境之美,既体现了“醇”的精神价值,又兼顾语文课程本身的美育内涵,正是“越文化”的软实力。

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的眼里,这种让“越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并侧重于语文实践学习的做法,不仅唤醒了“越语文”的乡土情怀,更有利于青少年个体提升对民族、乡土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

“教育并非只是传授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任务是传扬文化。当下,我们正处在追梦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教育的文化使命显得更为紧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认为,这种融入地域文化的语文课程学习样态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是学生幸福成长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创新的新样态,更是教育工作者共同追寻的教书育人的理想境界。

20年间,已有来自杭州、台州、丽水等浙江省内的40余所学校以及来自四川、贵州、青海等省外的近20所学校慕名前来考察学习,与塔山小学教育集团结对子。笔者带领所在团队通过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钉钉”等平台,在“互联网+”模式下,以课题带动、教研联动、评议互动等方式共享课题成果,各校通过经验分享、成果嫁接、难点攻关等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样态并不断迭代出新。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塔山小学校长)

作者:叶燕芬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31日第5版 版名:课程周刊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